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向高王学习 (第1/2页)
“臣等乞请陛下降诏,夺罪官文仲之恩典,追其殊荣,归其典册……”
端坐在御座上,听着殿上的宰执大臣们,齐齐躬身恳求。
赵煦听着,龙颜大悦。
当然了,宰执们的请求,是不能批准的。
宰执们一求,他就允准了。
这要传出去,天下人还不知道在背后怎么议论他呢?
于是,只是略一沉吟,赵煦就道:“孔文仲,乃是孔子后人,圣人苗裔,何况其已身死,朕实不忍穷治其罪!”
宰执们听着,都是低下头去。
无数史书记载的名场面,在他们的脑海中翻滚。
吕公著更是在心中叹息一声,明白孔文仲兄弟,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如今的这位官家,可是被坊间誉为‘有汉唐明君之风’的圣主。
想想老刘家,看看老李家……
吕公著就只能硬着头皮,拜道:“陛下!臣愚以为罪臣文仲,忘圣人之教,无君臣之义,只是夺其恩典,追其殊荣,还其典册,已属皇恩浩荡,陛下圣德!”
“今陛下怀圣德,推殊恩,不忍治罪于罪臣文仲!”
“此固彰陛下之至德,但老臣却恐,从此法度废弛,纲纪沦丧……”
这样说着,吕公著就深深俯首:“其请陛下明察!”
在吕公著身后,素来不怎么在殿上说话的苏颂也跟着拜道:“老臣附议!”
旋即,傅尧俞、范纯仁、邓润甫先后跟进:“臣等附议!”
最后是右相蒲宗孟:“臣附议!”
端坐在御座上,赵煦扫视着殿上的宰执们。
他心里面很清楚,别看这些人嘴上是在喊打喊杀。
但其实每个人都在救孔文仲,准确的说是救孔文仲的兄弟宗族,妻妾子女!
救人意愿,则是按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道理很简单——从皇帝手里捞人,就和从老虎口中夺食一样。
一个不小心,非但人救不出来,还会把人搭进去。
同时……
宰执们的请求,其实还是一种保底。
哪怕最终无能为力,至少也可以划出底线来——夺恩典、追殊荣、还典册,看着很唬人是吧?
但针对的,只是孔文仲。
而孔文仲已经死了。
你怎么用这些对付活人的手段去惩罚一个死人?
把他复活了,然后再惩罚?
呵呵!
赵煦轻笑着,摇了摇头,道:“朕说过了孔文仲,乃是圣人之后,朕实不忍治罪于彼!”
“卿等便不必再劝了!”他摆摆手说道:“朕意已决!”
宰执们听着,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都能听得懂赵煦的言外之词——孔文仲的惩罚还不够!得加码!
但一时之间,宰执们又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
所以,只能是纷纷低下头去,表达了臣服:“唯!”
在低头的瞬间,吕公著和苏颂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来对方的意思。
只能先这样了,回头再找机会,单独劝谏。
心中念头一转,吕公著就持芴向前一步,拜道:“陛下,老臣还有一事,乞陛下开恩!”
“嗯?”
“臣听说昨日开封府,似乎收捕了不少闹事士人……”
“有这个事情!”赵煦点点头:“开封府和御史台还有太学的相关报告,今日应该就会送到宫中!”
“臣乞陛下,推恩布德,赦免这些无知士人……”吕公著俯首而拜,在心中叹息着:“若是方才官家,恩允了对孔文仲的处置……老夫再给士子们求情,便方便许多了!”
“可惜!”
只要官家在刚刚答应了他和群臣的请求,那么,按照游戏规则,就该开恩了——虽然,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惩处】,其实是施恩。
就如官家嘴上嚷嚷着什么‘孔文仲,圣人之后,朕不忍治罪’。
实则却是已经把刀子,架在了孔文仲宗族的脖子上。
一刀下去,就是全族连坐。
须知,昨夜宫中可是传出了‘天子震怒,于是降诏于孔氏:既不欲为朕臣,可来去自由,朕绝不勉强’的事情。
传说,孔文仲在京中的家眷,得了旨意,哭的昏天暗地。
就连衍圣公,都是在听说后,立刻去了太师府中求救。
没办法!
太可怕了!
这是绝罚!
由天子亲自施展的绝罚——你不是朕的臣子!
忠孝一体的思想下,没有忠,自然也就没有孝。
不是忠臣,肯定不是孝子。
忠孝都没有的人,就是禽兽。
换而言之,这是要开除整个孔家的人籍。
这是所有士大夫的梦魇!
因为,这等于否定这个家族的一切,同时也限制/禁止其成员,参加科举、出仕为官,甚至买扑官府产业。
心中想着这些事情,便听御座上的少年官家说道:“此事,朕还需等开封府、御史台、太学的报告……”
“不过,若士人们确系无知,或者是无辜卷入,朕的意思是,让太学训诫一番,抄袭圣人经义,便皆可释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