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5章 0.78!这就是万分位爆发的速度极致 (第1/2页)
关于这场比赛的分段,很快也已经被检测了出来。
就放在了格林的手上。
再看了看后。
实在是感觉到可怕。
不仅仅是博尔特的。
果然人类的极致速度被拔高了。
这还是大雨天。
如果是晴天呢?
不敢想,不敢想。
其次就是苏神这一波。
爆发简直是……Crazy。
疯狂。
最关键是他最后的十米。
竟然。
竟然没有崩盘。
你要知道。
这在历史上。
可能没几个人做到。
或者说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你在前程极致爆发出最好的成绩后极致前程选手后程还能不崩的。
他不仅在这里解决了自己的短板。
甚至有可能是解决了整个极致前程选手最后10米掉速度的短板。
就光是这一场比赛。
两个人可以研究的东西,就真不少。
有些都是他认为自己合上眼的时候都不可能看见的成绩。
平复了一下心情。
格林开始了自己的节目。
三。
二。
一。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格林说飞人,相信比赛大家就看过了,认为怎么样呢?那绝对是人类速度的极致对抗。”
“在雨天这两个人就像是化为了真正的闪电,下雨天还能跑这么快,你问我能不能行,那这回是真不行。”
“我如果在现在这个时代,最多也就是和其余巨头比比。”
“想要和闪电对比,我感觉我还是有差距,也许下次我在梦里可以做一做。”
调整了一番气氛之后,格林开始进入正题——
第一组数据,来自于尤塞恩.博尔特。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极速分段来自于尤塞恩.博尔特在09年的柏林创造。
高速摄像机的分析版本为:0.1461.87
2.873.774.625.466.297.107.898.729.55。
分段具体为:0.1461.871.000.900.85
0.840.830.810.790.830.83
说着博尔特这组数据就已经出现在了直播屏幕上。
“倒是我坚定的认为0.79就是人类的数字极限,起码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再有人突破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这个数字,如果再想突破,即便是博尔特现有的速度爆发能力都是不够用的。”
“我们都知道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在最大强度运动时,磷酸原供能系统,也就是ATP-CP的有效持续时间约为6-8秒,这构成了六秒定律的物质基础。该系统无需氧气参与,能在瞬间释放大量能量,但储备有限,超过阈值后将转向糖酵解供能,导致乳酸堆积和肌肉疲劳。”
“Ok嗯,那么也就是说呢,即便你是博尔特,也无法说违背这个定律,最多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延长,比如说8秒也是那8.1秒也是,8.2秒也是,但是你想超过8秒,目前来说还没有人能做得到。”
“而且作为专业的短跑运动员,基本上都是在6秒左右就开始释放,一直到80米之前结束。”
“是的,有聪明的同学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弹幕上已经有人打开了,那这就是通过六秒定律转化出来的六秒爆发技术,也就是说一是将能量代谢的被动过程转化为主动管理系统。二是通过技术调整改变速度曲线的衰减斜率。三是“阶段跃迁“概念,使每个秒段呈现质的差异而非简单的量的积累。四越精确的爆发意味着运动员对于短时间内爆发极限速度质量掌控的越好。”
“那么这也就是六秒爆发的基础概念,在这里说这个是让大家清楚,目前人类研究学上在这场比赛之前最大的极限也就只能做到六秒爆发的第三阶段。”
“我们之前可以看到的,像博尔特,苏神他们就是常态的六秒爆发第三阶段掌握者,其次还有一些人在一些身体状态比较好,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候也有机会迈入这一些人通常是现在人们称之为的巨头级。”
“至于其余人,那这辈子都没有碰触的可能。”
“正常来说,想要做到第四阶段,能量代谢系统的极限突破就必不可缺,只是目前为止对于ATP-CP供能系统的终极挖掘艺术。”
“你想要做到这一点,磷酸肌酸储备的极限提升需要吧。无氧酵解的超前激活需要吧。乳酸穿梭效率提升需要吧。神经募集模式的重构需要吧。”
“给大家举个例子,可以自行感受下。”格林点了点自己的界面,顿时一段图文并茂的话弹了出来,毕竟你要是不稍微解释解释,那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万分味的爆发到底有多么的强,多么的酷。
只见上面写道——
短跑推进力的产生依赖于支撑期内的力-时间积分,其时间精度直接影响速度表现。精英运动员的单脚支撑时间仅为0.08秒,其中前20ms(缓冲阶段)和后30ms(蹬伸阶段)对水平力贡献最大。
举个例子,用6.1秒爆发的人来举例。
在十分位尺度(6.1秒),支撑期内的力峰值可通过调整足着地角度(前掌vs全掌)改变。
百分位尺度(6.11秒),力的作用时间可通过踝关节刚度微调(±5°)实现约2ms的差异。
千分位尺度(6.111秒),仅能通过肌腱弹性势能的释放时机产生1ms级的变化。
万分位尺度(6.1111秒),由于肌肉收缩的粘弹性特性,力的输出已无法被主动控制。
生物力学模拟显示,0.001秒的力作用时间差异可导致步长改变0.3mm,这在百米距离中累积为0.03m的差距,恰好对应千分位时间差(0.001秒×10m/s=0.01m)的理论值。
这种量化关系使千分位精度具有实际意义,而万分位差异(0.0001秒)对应的0.001m步长变化,则……超出人体感知和控制能力范围。
又比如关节角度的时间变化率。
在6秒爆发的动态过程中,关节角度的变化速率呈现精细的时间梯度。
髋关节伸展角度在十分位阶段(6.1秒)约为140°,变化率为500°/s。
百分位阶段(6.11秒)增至520°/s,此时臀大肌处于最大向心收缩状态。
千分位阶段(6.111秒)达530°/s,接近肌肉收缩速度极限。
万分位阶段(6.1111秒)理论上达535°/s,这已超过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横桥循环的物理极限。
……
稍微科普了一番,看到屏幕上无数人都是一脸懵逼,刷出了懵逼的表情,格林我以为点头药的效果达到了。
“也就是说,在神经肌肉控制角度,人体的肌肉运动受神经系统控制,要实现更精细的爆发,需神经系统更精准地调节肌肉收缩。在短跑过程中,大脑会向肌肉发送电信号,触发肌肉纤维收缩。意思就是,如果你万分位解放极速,出现“万分位爆发”,意味着运动员需能更精确地控制神经冲动的发放时机和强度。从神经传导速度来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对稳定,但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肌肉的反应时间存在一定调节空间。能更精准地在“万分位”时刻,触发肌肉的最大收缩,理论上就可以使更多肌肉纤维同时参与发力,产生更强的爆发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