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制新盐,书同文,行汉字 (第1/2页)
元始三年,九月。
忙碌的汉高祖皇帝王羽王鹏飞,终于有了空闲,在兴庆宫与众位皇妃、皇子、公主吃一顿团圆饭。
值得一提的是,王羽如今也可以说是儿女成群,子女数量也即将正式达到两手之数。
不过,也就长子王渊年纪稍微大点,六岁,嫡长子王治已有三岁之龄。
余下的,都在三岁之下。
其中,有元始元年出生的长女王琼,由耶律昭阳诞下。
同样为元始元年出生的次女王彤,由维纳斯诞下。
此外,便是元始二年出生的三子王彧,长孙氏所生。
同样为元始二年出生的三女王笙,上官氏所生。
元始二年末出生的四女王灵,由白若兰所生。
以及元始三年初出生的四子王炘与五子王遵,分别由许氏女许晴与叶晚晴诞下。
再加下,已经查出了身孕的赫连明珠,故而,王羽的子女数量即将正式达到两手之数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一生下来就夭折的,并没有算进去。
这个时代,婴儿的存活是一个大问题,就连皇家都是如此,更不要说是普通百姓了。
有了这些新的小皇子和小公主之外,如今的大汉皇室正统一脉,才算是有些生气了。
王羽倒是想要把人聚起来,多吃几顿团圆饭。
不过,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不要说是十几个女人了。
刚开始聚了几次之后,王羽被吵得心烦了,之后也就很少再吃什么所谓的团圆饭了。
兴庆宫内,王羽抱着哇哇大哭的四女王灵,怎么哄都哄不好,可是,刚一送回她母妃的手中,就安安静静的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不由得满头黑线。
燕王前段时间害病,这段时间一直没什么胃口。不过,今日倒是看他吃了不少,基本已经恢复了正常的饮食。
王羽来之前,在内阁之中和众臣议事,中间简单的将就了几口,这个时候还不饿,故而,到现在还没有动筷子。
看到燕王今日的胃口难得这么好,本已经吃过的王羽,也难得的再次拿起了筷子。
不过,菜品刚一入口,就发现这味道和之前有些不对了起来。
“制盐法有突破了?”王羽扭头问向了身后的赵高道。
才刚刚结束一场大战,接下来正是要消化刚拿下来的河南、广阴、青北三道的时候。
也正是因为如此,从元始三年开始,大汉朝的关注点开始更多的转移到了民生的身上。
再加上,南宫家被打倒之后,他们的大部分盐场以及有关盐的买卖,都被朝廷收了回来。
故而,在这种背景之下,王羽创新了制盐之法。
以往的盐,受制于技术的原因,杂质极多。可新盐的出现,尤其是新盐都是白花花的精盐,价格上反而和旧盐相差无比,对于市场的打击可想而知?
同一时间出现的,不只有白花花的精盐,还有白花花的白糖,以及更加精纯的红糖。
“陛下,昨夜工部匠造所那里方才有了成果,特意送入宫中一批,给陛下一个惊喜!”赵高这才开口道。
王羽在蓝星的时候,不是什么工科男,如果让他造一些飞机大炮,那他肯定是这辈子都不可能做出来的。
不过,制盐的话,太复杂的弄不来,但一些基础的,他还不会吗?
故而,高祖制盐法,在上半年五月的时候正式诞生。
王羽在创新的制盐法之后,又让匠造所那边,进一步进行创新。争取,将精盐根据品质分成不同的种类。
当然,这品质不同,出场的时候再打一下包装,价格自然也是天壤之别。
要供给富商、豪强、世家,当然不能用和供给给百姓的一样的盐。富商、豪强、世家,他们可都是有钱人,他们的钱,也比百姓要好挣的多。
“也差不多了,告诉匠造所那边,今年过了,就彻底放开制盐之法吧!”
新的制盐法,虽然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出现了。不过,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放开了生产。
他大汉有多少百姓?
要保证这么多百姓的用盐,需要的规模和产量可想而知。
他改制盐法,制出的盐,可不像其他的穿越者一样,他最根本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商业的。
如果是商业的话,需求的产量就算是再大也就那样了,自然能够隐藏的住。
可是,他创新制盐法并不是为了商业用途,而是为了民生,未来是要供给给整个大汉百姓的,所需要的量可想而知。
一旦完全以整个大汉为单位生产的话,以那个产量和规模,新式制盐法,就不可能隐藏多长时间。
毕竟,归根结底,这并不算是什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相比弩机这种真正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物品,制盐,想抄袭的话,太容易了。
故而,年初刚开始的时候,朝廷是有规模的有计划的将新盐投入市场。
南宫家覆灭之后,将南宫家有关盐的那一块收了回来,如今,王羽既然是想要利用新盐冲击市场之后,将整个大汉的盐政彻底落入朝廷的掌握之内。
相比收回盐政对于朝廷的重要性,盈利就要往后排了。
收回了盐政之后,之后再放开了生产。
按照如今的速度来看,王羽大概也可以在年底将这件事情做完了。
他的大汉可不是大苍,这些有关国家经济命脉的东西,不可能放在商人的手中,哪怕是皇商?
或者说,未来,他的大汉也不需要皇商。
盐政,也只是开始!
之后,有关铁矿等部分矿产开采,铸币这些,都是要一步步的收回来的。
与众妃用过餐之后,王羽并没有去歇息,而是去了御书房继续处理事情。
大汉成立还没几年,这天下也还乱的很,每日他要处理的事情其实很多。
不过,相比其他的皇帝,他的工作量已经算是相对少的一个了。
至少,送到他这边的一应折子,其实已经在内阁那边过了一次了,内阁那里,除了少部分无法决定的事情之外,大部分都会给出他们的建议作为批复,而后,这才会递交到王羽这里。
故而,相对而言,除了少部分重要的事情之外,其余的那些,王羽基本只需要画勾或者是叉。
“这道折子的文字,女史可识得!”
批复到一半的时候,王羽将其中的一道折子,递给了旁边的女官上官婉儿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