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农业和物理 (第2/2页)
“纯化也好办,难点在纳米级,植物组织本身可能困难些,需要共生微生物共同作用。”
“最大的难点在预加压,我们不知道需要加压到什么程度,植物结构能否支撑。”
说到这里,文英看向骆一航,“需要中科院协助,他们有高压实验室吧,我需要跟他们对一下。”
骆一航马上答应,“没问题。”
但还有个疑问,“要不就不加压了,只提供纯净氢分子。”
文英摇摇头,“不加压做浓缩,氢的量太少了,根本没意义。而且只提供纯净氢,离真正的金属氢差的太远太远。”
骆一航面露迷茫。
文英知道他没听懂,扬扬手里的文件。
“简单来讲,这项思路参考的是古代炼钢。”
“啊?”骆一航更不懂了,怎么又跟炼钢扯上了?
文英笑笑,继续解释,“古代炼钢,因为无法直接达到1500度炉温,所以要先把铁矿石加温到800度变成生铁,然后再将生铁在1200度折迭锻打变成钢。”
“你就把氢理解为矿石,纯净的氢就是高品位铁矿石。”
“温度理解为压力,预加压就是只达到一部分温度,变成生铁的温度。”
“之后,他们再想办法变成钢,变成金属氢。”
骆一航这就明白了,没办法一次弄出金属氢,那就多分几个步骤。
从铁矿石筛选出高品位,含铁量超过七成的铁矿石,那离着到钢实在太远了。
到了生铁,再离钢就近多了。
就像古代,先炼生铁再百炼成钢的技术从战国用到了南北朝呢。
直接炼钢一直到唐朝才出现,宋的时候才成熟。
技术是慢慢成熟的,先解决从0到1,把东西搞出来再说。
见骆一航明白了,文英接着说道。
“至于大分子模板,孔道等结构,那是制造特种钢的需求,暂时放弃。”
“抗压结构我觉得硅藻那种比较合适,纤维质强度肯定不够。
“样本应该也是水生的,海洋环境,离矿源近嘛。”
“可以先尝试藻类。”
“无限生长要弄出来,方便形成规模。繁殖掐断,以免扩散,这东西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思路,具体的还需要找到备选亲本后验证。”
文英说完这番话后,看向众人,“这个项目难度会很大,周期会很长,要不要参与进来,你们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不着急,慢慢想。”
说完,文英转头看向骆一航,“咱们先去趟中科院,了解一下技术数据。这次可真的是要跨学科合作了。”
她还挺急茬。
可算是又有了能挑战的项目,又可以泡实验室了吧。
“嗯,农业和物理。”骆一航感慨的笑笑,真没想过这两个还能结合在一起做同一个项目。
而且特别凑巧,中科院的高压实验室属于高能物理研究所。
而高能物理研究所,又算是骆一航的“娘家人”。
——
就在骆一航带着文英“回娘家”的时候。
远在巴黎的前前前世界首富伯纳德·阿尔诺却是愁云惨淡。
他觉着……自己憋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