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市委来人,是福是祸 (第1/2页)
来人的声音平静而有力,穿透了深夜的寂静,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官方气场。
罗晓军的瞳孔微微收缩。
市委的人?
这个时间点,以这种方式出现,绝不寻常。
这应该就是电话里那个神秘人所说的“特别的客人”。
秦淮茹和娄晓娥的脸色瞬间变得紧张,她们不约而同地向罗晓军靠拢一步,眼神中充满了戒备。
罗晓军抬手示意她们稍安勿躁,自己则拉开了房门。
门外的中年男人约莫五十岁上下,国字脸,眼神锐利,虽然穿着普通的中山装,但身上那股久居上位的气势却掩盖不住。
“请进。”罗晓军侧身让开一条路。
男人点点头,迈步走进房间,目光迅速扫过屋内的陈设,最后落在秦淮茹和娄晓娥身上,眼神停顿了一秒,却什么也没说。
“我姓李,是市委办公室的。”李主任自我介绍,语气平淡,“今晚的事,我们已经知道了。性质很恶劣,影响很坏。”
罗晓军关上门,转身看着他:“李主任深夜到访,应该不只是为了通报案情吧?”
李主任拉开一张椅子坐下,动作从容不迫:“罗晓军同志,你是个聪明人,我就不绕圈子了。”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放在桌上。
“你这次揭露轧钢厂的贪腐案,立了功,这一点组织上是肯定的。”李主任的话锋一转,“但是,凡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你这种做法,太激烈,太冲动,打乱了很多部署。”
罗晓军心中冷笑。
打乱部署?
恐怕是打乱了你们分赃的部署吧。
“我不明白李主任的意思。”罗晓军不动声色,“难道眼看着国家财产被侵吞,眼看着无辜的工友被害死,还要讲究温和的方式方法?”
李主任的眼神变得深邃:“有些事情,比你看到的要复杂。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你应该懂。王局长他们固然有错,但他们倒下,会牵扯出更多的人,甚至影响到整个市的工业生产稳定。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好大一顶帽子。
罗晓军几乎要笑出声。
用整个市的工业稳定来压一个普通工人,这手段可真够高明的。
“所以,组织上的意思是,这件事就到此为止?”
“不是到此为止,是换一种更稳妥的方式处理。”李主任推了推桌上的文件,“组织上已经考虑到了你的贡献和你的难处。这是一份调令。”
罗晓-军没有去碰那份文件。
李主任继续说道:“调你去南方的海滨城市,担任一家新建罐头厂的副厂长。行政级别提半级,给你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另外再给你五百块钱的安家费。这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是天大的机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旁边的秦淮茹和娄晓娥。
“当然,组织上也考虑到了你的个人问题。秦淮茹同志和她的孩子们,可以一起迁过去,户口、工作组织上都会安排妥当。至于娄晓娥同志……”李主任看向娄晓娥,“你家里的情况我们了解,只要罗晓军同志点头,你们家在城南的那个小厂子,很快就能拿到一批出口订单,甚至可以得到一笔低息贷款,规模扩大一倍不成问题。”
条件确实诱人。
金钱、地位、前途,甚至连两个女人的后路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是要把人捧上云端,然后让他乖乖闭嘴,离开这是非之地。
秦淮茹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眼神复杂地看着罗晓军。
对她而言,这个条件意味着彻底摆脱贫困,给孩子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娄晓娥则紧紧抿着嘴唇,她看出了这背后隐藏的交易,眼中满是担忧和抗拒。
罗晓军笑了。
“李主任,这到底是组织上的决定,还是某些人的决定?”
李主任的脸色沉了下来:“罗晓军同志,注意你的言辞。这是组织上经过慎重研究后,给你的最好安排。”
“是吗?”罗晓军拉开椅子,在李主任对面坐下,“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只要我接受这份调令,拿着安家费,带着人离开京都。轧钢厂的案子,就会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王局长他们,最多也就是个处分?”
李主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桌上的水杯,轻轻吹了吹根本不存在的热气:“年轻人,有时候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你得到了你想都不敢想的前途,其他人也能保住饭碗,整个局面也稳定了。这是多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
罗晓军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意识悄然沉入农场。
农场空间内,那棵黑白分明的“选择之树”上,红色和蓝色的果实光芒闪烁不定。
更让他心惊的是,农场空间的边缘,那些细小的裂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仿佛整个世界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