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大明会有这样的傻逼吗 (第1/2页)
奉天殿前的广场上,那方悬于苍穹的天幕,此刻正流淌着足以让洪武十三年的大明君臣心肺炸裂的文字与画面。
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朱元璋的眼球上。他枯瘦的手死死抓着冰冷的龙椅扶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惨白,发出不堪重负的细微“咯吱”声。龙椅扶手上那精雕细琢的金龙,几乎要被他硬生生抠下一块鳞片。
“……远嫁大明公主为日本皇后……”天幕上的字迹冷酷无情。
“砰!”一声沉闷的巨响炸开在死寂的殿前广场。朱元璋终于没能忍住,一拳狠狠砸在身侧的御案上,紫檀木案面应声裂开一道狰狞的缝隙。他猛地站起身,宽大的龙袍下摆剧烈地晃动着,胸膛起伏如同拉破的风箱,那双锐利得能穿透人心的眼睛,此刻燃烧着焚尽八荒的怒火,死死钉在天幕上。
“反了!反了天了!”朱元璋的声音嘶哑,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磨出来,带着血腥气,“撮尔岛奴,安敢如此狂吠!要我大明的公主去伺候他那个狗屁天皇?还要分我大明的藩属朝鲜?这猴子,该剥皮!该揎草!该诛其九族!朕要把他挫骨扬灰!”
他暴怒的咆哮如同实质的冲击波,震得侍立两侧的太监宫女面无人色,噗通跪倒一片,额头死死抵着冰冷的金砖,抖若筛糠。空气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铅块,压得人喘不过气。
天幕的光影流转,继续揭示着那场发生在万历二十一年的荒唐谈判。
画面中,倭国那个叫丰臣秀吉的猴子在名护屋城趾高气扬,对着大明使臣谢用梓、徐一贯侃侃而谈他那七条“和平条件”。
紧接着,是更令人窒息的后续:使臣隐瞒实情,石星、宋应昌被蒙在鼓里以为倭人恭顺,沈惟敬与小西行长合谋伪造降表,最终万历二十二年,大明朝廷竟在一片“大胜”的虚幻中,郑重其事地册封了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
“哈!哈哈哈哈哈!”朱元璋怒极反笑,笑声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带着无尽的悲凉和冲天的戾气,刺得人耳膜生疼。
他猛地转头,那双燃烧的眼睛扫过阶下鹌鹑般缩着的群臣,最后如同两柄淬火的钢刀,狠狠劈向站在文官前列、早已面如土色的礼部尚书。
“赵卿家!”老朱的声音陡然拔高,尖锐得如同夜枭,“你给朕说说!这万历朝的庙堂之上,就养出了谢用梓、徐一贯、沈惟敬、还有那个什么小西行长这般……这般欺君罔上、丧权辱国的绝世傻逼吗?!朕的大明,会有这样的傻逼吗?!”
礼部尚书赵瑁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几乎要停止跳动。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冷汗瞬间浸透了里衣,黏腻地贴在背上。
“陛…陛下息怒!龙体…龙体为重啊!”赵瑁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带着哭腔。
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呐喊:千万不能顺着陛下的话去评判万历皇帝!那是陛下的子孙!
他深吸一口气,几乎用尽了毕生的力气才勉强稳住声线,字斟句酌,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抠出来的:“臣…臣以为!此等骇人听闻、辱没国格之行径,必非…必非万历陛下本意!定是谢用梓、徐一贯、沈惟敬此辈,狼子野心,欺君罔上,擅作主张,意图蒙蔽圣听!此等奸佞,人人得而诛之!万历陛下…万历陛下定是…定是被这些无耻之徒蒙蔽了啊!”
他一边说,一边把头埋得更低,几乎要钻进地缝里去,生怕龙椅上的那位祖宗捕捉到自己眼中哪怕一丝一毫对万历的质疑。
朱元璋鼻孔里发出一声重重的冷哼,显然对这个滑不留手的答案极度不满。他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移开,落在了勋贵班列最前端,那位身材魁梧、面容沉毅的魏国公徐达身上。徐达的女儿徐妙云,嫁的正是老四朱棣!论亲疏,这万历皇帝身上,也流着徐家的血脉。
“天德(徐达字)!”朱元璋的声音低沉下去,却带着更沉重的压力,“你来说!这到底是下头的人胆大包天,还是…还是上头的人,不敢担责?!”
徐达心头猛地一沉,如同压上了千斤巨石。他缓缓出列,抱拳躬身,姿态恭谨至极,但眉宇间那深刻的忧色却怎么也化不开。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每一个字的重量。他既不能像赵瑁那样完全撇清万历的责任(那太假),更不能让矛头直指自己的血脉后人。
“回禀陛下,”徐达的声音低沉而稳定,带着沙场宿将特有的厚重感,“臣…臣观天幕所述,此事…此事环环相扣,迷雾重重。使臣胆大妄为,欺瞒中枢,确系首恶,罪不容诛!然…然中枢主事之石星、宋应昌,乃至…乃至最终决策之廷议,是否…是否过于轻信,失于查察?臣斗胆揣测…或许…或许是万历陛下之意旨,在层层传递之间,被下头那些急于求成、粉饰太平的宵小之辈…曲解、利用了?”
他巧妙地用了“曲解利用”,既点出了万历可能的失察,又把核心罪责牢牢按在了“下头的人”身上,给万历留足了回寰的余地。言罢,他深深地垂下了头。
朱元璋盯着徐达看了半晌,眼神复杂难明。徐达的回答比赵瑁高明,但依旧无法平息他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被后世子孙的无能(或软弱)以及臣子欺瞒所点燃的滔天怒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