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大明水师去哪儿了1 (第1/2页)
洪武十三年八月十六,南京奉天殿。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重而焦灼的气息。巨大的天幕悬垂于殿前,流光溢彩,正无声地展现着一场发生在二百多年后、远在朝鲜的血色波涛。
波涛之上,朝鲜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的舰队如同利剑,狠狠刺入藤堂高虎率领的五十艘日本战船阵列。
画面里火矢横飞,木屑炸裂,一艘接一艘悬挂着“日の丸”的倭船燃起大火,歪斜着沉入墨绿色的海水。
五月七日,玉浦海面,二十六艘倭船化为残骸,余者狼狈遁逃。紧接着,合浦、赤珍浦海面,朝鲜水师如附骨之疽,将倭寇残存的船只一一撕碎。
至五月初九,天幕冷酷地定格:倭寇总计损失四十四船。
“好!”一声洪亮的喝彩猛地打破殿内沉寂。魏国公徐达猛地一拍大腿,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帅,眼中闪烁着激赏的光芒,“这李舜臣,真乃将才!时机拿捏,进退有度,以寡击众,打出了威风!朝鲜有此水师,倭寇岂能轻易得逞?”
他身旁的宋国公冯胜捻着胡须,同样点头:“不错,战术精妙,先袭其不备,再诱敌深入,最后合围聚歼。此等水战之法,深得水战三昧。”航海侯张赫更是看得血脉偾张,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当年巡弋海疆的岁月,拳头紧握:“就该这么打!倭贼狼子野心,犯我藩属,当以雷霆之势灭之!”
龙椅之上,朱元璋紧盯着天幕上朝鲜水师纵横捭阖的英姿,眉头却缓缓锁紧。那熟悉的、带着浓重淮西口音的声音响起,每一个字都像铁块砸在殿内的金砖上:“打得好!打得解气!可咱大明的水师呢?”
他霍然抬头,锐利如鹰隼的目光扫过殿下肃立的文武重臣,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质问,“天幕里打得昏天黑地,朝鲜的海疆都快被血染透了!咱大明的水师!咱大明的龙旗战船!都去哪儿了?!”
奉天殿瞬间陷入一片死寂。方才因朝鲜水师胜利而激起的些许振奋,如同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消失得无影无踪。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郁新、工部尚书薛祥等人面面相觑,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龙椅旁侍立的太子朱标,脸色也凝重起来,忧虑地望向父亲。
年轻的燕王朱棣,原本也沉浸在李舜臣精彩的海战指挥中,正与身旁的凉国公蓝玉低声交换着看法。父皇这石破天惊的一问,如同无形的巨手,瞬间扼住了他的喉咙。他只觉得后背一凉,父皇那刀子般的目光仿佛已经穿透人群,牢牢钉在了自己身上。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一股不祥的预感攫住了心脏。
天幕并未因奉天殿的窒息而停歇,画面流转,新的血火篇章继续上演。
时间已至万历二十年(壬辰年)五月二十七日。倭寇水师在玉浦受挫,贼心不死,转而猛扑朝鲜庆尚南道的泗川。警报传来,李舜臣于五月二十九日亲率麾下那标志性的龟甲船队,二十三艘战船如离弦之箭,直扑泗川湾!
画面清晰可见,倭寇船只正欲靠岸肆虐,望见朝鲜水师疾驰而来的旌旗,竟如惊弓之鸟,仓惶弃船,纷纷逃窜至岸边的山岭之上,依托地形布防,只留下空荡荡的战船在海湾内随波起伏。
“哈!鼠辈!”蓝玉嗤笑一声,声若洪钟,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未战先怯,只敢缩在山上当乌龟!可见玉浦一战,已将其胆气打寒!”他环顾四周,仿佛在寻找认同,“若是我大明水师在此,只需一轮炮火覆盖山头,管教这些倭贼灰飞烟灭!”
然而,他话音未落,天幕中的李舜臣却并未强攻。只见朝鲜舰队在海湾口虚晃一枪,竟缓缓后撤,做出退却姿态。
“咦?这…”蓝玉的笑声戛然而止,面露不解。殿内其他将领,如冯胜、张赫等也微微蹙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