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军力对比 (第2/2页)
“你傻逼吧,陈司令杀的小鬼子还少吗?更何况那边还有山海军呢。”
“陈司令的部队是很强,但问题是人少啊,才十万来人要打四十多万鬼子精锐。山海军就更别提,他们也就能打打优势局。”
大战在即,人们自然也是议论纷纷,茶馆内纷纷化身军事专家加以评头论足,将双方战力进行对比。
听完这人的言论,不少还想反驳的人都愣住了。
确实,
四十万倭国军队非同小可,足以横推除了列强之外的绝大多数国家。
“照你这么说,这一仗准输喽?”
“差不多吧。”
那人摇头道:“主要是陈司令太托大了,居然给倭国人足够的时间准备,要我说就应该趁着倭国人增兵高俪之前,率先拿下那里,堵住敌人增援的军队方有胜算。”
“要我说陈司令应该是太顺了,屡战屡胜给他造成了不败的幻觉,面对倭国人的全面开战竟然还这么不以为然。”
“哎,纵我所观,陈司令只不过是占据天时地利,时势造英雄而出现的无脑莽夫罢了,如果他早点遇到我,邀请我做参谋长,可能会及早明白这点。”
听完他的分析,不少人也觉得确实有几分道理。
陈司令确实是托大了。
面对倭国这种强敌居然不趁着对方未准备好之前,还敢任由对方增兵备战,简直就是胡闹。
“也不尽然,陈司令这种大人物,考虑的东西肯定比咱们长远。”
但也有人并不同意那人的观点,“陈司令的海防力量不太够,一旦以高俪为战场,大半个高俪半岛都要笼罩在军舰的炮火之下。将战场放在其他地方才是最好的选择。”
“陈司令出道时间虽短,年纪尚轻,但其麾下部队不仅百战百胜,攻无不克,又有其仁义之师的称誉,绝非你口中的无脑莽夫。”
两人因此争论不休,但各自观点都有了各自的支持者。
不过很显然不会有结果。
无论他们的观点多么有道理,在战争结果出现之前,他们的言论都不作数。
而在外界议论纷纷的同时,倭国人似乎也自知它们的军事行动瞒不过各国,索性直接公布战略。
为了本次战争能够取胜,倭国一共组成两个军。
第一为高俪抵抗军,是由倭国驻军和高俪人组成,总兵力十余万。
第二为本土征讨军,由倭国本土士兵组成,总兵力二十余万。
倭国打着为倭国死难者复仇的旗号,将对大夏发起猛攻,甚至还为此布置了玉碎计划。
而陈卓这边的主要兵力也已集结完毕,其中十万武装警察部队主力,外加数万人的二线及其后勤部队,同样浩浩荡荡。
至于山海军虽然也与倭国人宣战,号称有三十万大军,不过正如之前料想的那样,部队并未向前线推进,守在己方地盘,看样子准备固守而战。
但陈卓并未看低,在他看来只要对方敢和小鬼子打仗,就不失为好汉了。